星期二, 7月 19, 2005

桌面工作平台與伺服器的思考

自從 Steve Job 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一番引人遐思的言論之後,我對於桌面平台以及伺服器的思考,也走入一種遐想的境地。

還是從 CentOS 談起;其實之前也有一段時間是以 Windows 2000 與後續的 2003 伺服器架設主機,當然都是用測試版的軟體,雖然這些主機的操作介面都與 Windows 環境一模一樣,的確入手蠻容易的,後來放棄的原因有:
1. 總不能老是用測試版(或是盜版)軟體吧?正式版又貴得嚇人,投資不下去。
2. 對硬體的要求太高,一些老主機跑起來很慢,吃系統資源實在驚人,也不想老是換新硬體(也沒錢換)。
3. 許多開放原始碼的套件,其實都主力支援 AMP,在 Windows 系統上反而顯得慢。
4. Windows Server 的遠端連線管理,其實很耗資源,畢竟要顯示出所有的圖型介面,沒必要。

於是改用 Linux 系統後,主機架完就真正可以拔除多餘的周邊,只留下網路與電源線,其他操作都在一般平台登入來做即可(我沒有使用 XWindows,都是文字介面),舊主機也跑得嚇嚇叫。

而當 Steve Job 讓人感覺 Apple 即將進入真正的桌面系統戰爭之後(其實並不確定,但我希望),讓人又重新思考起這個基本的問題:真正好的桌面作業系統是什麼?伺服器又需要什麼樣的操作介面呢?

Windows Server 其實是從一般人使用的桌面環境複製來的操作介面,老實說真沒必要,誰會到一台台伺服器面前操作呢?過多的介面資源耗用,就代表給伺服器運作的資源變少了,更是一種浪費;但是像 Linux 般的純文字介面,過多的指令與大量的文字設定檔的編輯,又實在是太難了點。

其實 Webmin 這個介面是很不錯的,像之前 Cobalt 替 Qube 開發的伺服器管理介面也是接近的邏輯,老實說,目前並沒有好的伺服器操作介面,也就是符合能遠端進入,又是專為伺服器核心打造的介面。

目前最好的桌面操作系統,我相信是 Apple 的 Mac OSX,Windows 還有好一段路呢,我非常期待 Apple 真的開始讓 OSX 成為跨平台的作業系統,足以與 Windows 平分秋色的系統(我不是說功能,而是市場)。

然後,就是以 Linux 為核心,但是搭載了伺服器專屬的操作介面,既不是純文字,也不是把桌面系統移植過去,當然恐怕就不是什麼 XWindows 之類的,這是我的期望。

關於 CentOS 的近況

之前就說過,Linux 的大問題就是不容易學,因為太穩定了,每當經過一段安裝期,各項主要的伺服器服務都已經正常運作之後,往往就停滯下來,因為使用 Linux 不是目的,架設所需要的伺服器才是目標,所以我的 Linux 程度總是停留在一個
極淺的程度。

更何況,實際上 CentOS 是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的複製版,以安全、穩定著稱,如果不是碰上什麼大問題,當系統安裝完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其實是各種伺服器的安裝與設定,已經與 CentOS 關係不那麼直接;而當主要的服務都設定好,也都正常運作的時候,焦點也就開始移轉到這些伺服器後續的應用上,感覺就離 CentOS 愈來愈遠了;當然,其實這都是好事,代表 CentOS 系統穩定,代表沒有錯誤的將力量與時間擺在 Linux 的進階系統上(畢竟我不是什麼 Linux 專家啦)。

LAMP 的平台(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我還加上了 ColdFusion MX),已經是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伺服器環境了,剩下來的是架站者的其他技術與運用的意念,於是乎,很有可能,得重新思考 CentOS 這個 Blog Site 的意義與走向。

星期三, 5月 18, 2005

Yum 預設設定檔的一個小錯誤

補充一點
這是國外網站上的資訊:(大意是說,預設的 CentOS-Base.repo 之中有一個地方的資訊拼錯了,大家要記得手動去修改一下)

CentOS Errata and BugFix Advisory CEBA-2005:0506-01 for centos-yumconf

centos-yumconf contains the base configuration for yum in CentOS-4 (in the file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There was a misspelling in the normally disabled "contrib" repository (it was misspelled as contribs). This prevented being able to enable the contrib directory via the command-line and is corrected with this update.

The following updated files have been uploaded and are currently syncing to the mirrors:

i386 and x86_64:
centos-yumconf-4-4.2.noarch.rpm

src:
centos-yumconf-4-4.2.src.rpm


You can get this update with the command:

yum update centos-yumconf

(If you have modified the file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a new file named CentOS-Base.repo.rpmnew will be created in /etc/yum.repos.d, and you will have to modify your CentOS-Base.repo to contain the new contrib information)

星期五, 4月 29, 2005

CentOS4的安裝程序Step1

由於拿到了新的主機板和記憶體,又重新安裝了一次 CentOS 4,所以重新整理一次:

《CentOS 4 基礎安裝第一步》

目標:安裝好基礎的 CentOS 4,並且能夠拔除不必要的設備(僅留下電源與網路線),讓接下來的後續程序都能夠在其他的工作站上遠端執行。

(1)已下載好 CentOS 4 的CD-ROM,只需要前三片。
(2)調整好硬體,設定為光碟開機。
(3)用第一片開機安裝,基礎的硬碟分割或是網路設定就不多說了,選擇套件時選擇最下方的"最小化安裝",安裝完後重新開機。
(4) 雖然在光碟安裝過程中,都已經設定好網路,但像我安裝的兩台主機,分別有兩張與三張網路卡,設定過程中只知道 eth0, eth1, eth2 分別設定好了,其實還是要實際插插看,並使用 ping 指令去測試,看哪一條線路是對的(使用 ifconfig 可以看到三張網路卡的設定資訊,但是並未顯示出網路卡的廠牌,只有 Mac Address,如果平時有將手邊的網路卡記錄下來,或許可以清楚分辨,否則,就像我一樣,接線測試看看);經過此一步驟,各張網卡各自網域內的連線就已 經測通完成。
(5)檢查一下網路的幾個相關設定檔:
/etc/sysconfig/network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eth1, ifcfg-eth2
/etc/resolv.conf
/etc/hosts
前三個設定其實在光碟安裝過程都已設定,除非有誤,否則不需要更改。
hosts 則將區域網路中的 IP 與主機名稱手動輸入。
(6)設定 Yum 網路更新:
‧cd /etc/yum.repos.d
‧cp CentOS-Base.repo tnc-mirror.repo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default
‧vi tnc-mirror.repo (修改成 ftp://ftp2.tnc.edu.tw/pub1/centos...)
‧rpm --import ftp://ftp2.tnc.edu.tw/pub1/centos/RPM-GPG-KEY-CentOS-4
‧yum -y update
如果線路無誤,就會開始線上更新了。
(7)
由於我的網路架構有些不同,基礎如下:
Host E:eth0=220.x.x.1, 聯外固定 IP;eth1=192.168.0.1, DMZ 主機區網。
Host B:eth2=220.x.x.2, 聯外固定 IP;eth0=192.168.0.2, DMZ 主機區網;eth1=192.168.1.2, 工作站區網。
其實就是將 Host B 作為常見的三卡主機,是連通主機群與工作站群之間的防火牆,所以要啟動 Router 的設定;而 Host E 也要做相對應的設定。
<Host E>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vi route-eth1
寫入下列三行:
「ADDRESS0=192.168.1.0
GATEWAY0=192.168.0.2
NETMASK0=255.255.255.0」
<Host B>
原則上就是要啟動兩個區網之間的溝通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分別在兩台主機上用 route -n 看看路由對不對,同時 Ping 看看各自區網裡的電腦。

注意!此時是在測試安裝區網,所以我習慣先將防火牆關掉:
service iptables stop (分別關掉兩台電腦的防火牆)
ifdown ethx (分別關掉兩台主機上的對外連線,這樣不會有干擾,也較安全)

理論上這樣應該所有電腦、工作站之間都應該連通無誤才對。
(8) 設定防火牆
這部份就不多說了,我都是使用鳥哥所寫的那三個檔:iptables.rule, iptables.deny, iptables.allow;但是使用多時,裡面也已經改了不少,不過都是依照我的狀況而修正,這三個檔案實在好用,就是視不同狀況去註銷或加入些文字。
啟動防火牆後,再次在區網內電腦交叉測通看看。
測試沒問題後,在 /etc/rc.d/rc.local 裡加入 iptables.rule 啟動的一行文字。
(9) 設定 i18n
經過上列程序,我的第一步目標已大致完成,也就是幾乎可以拔掉所有設備連線,例如光碟機、鍵盤等,因為已經可以透過網路,在工作站上使用 cpputty 來處裡一切;
唯一的小問題是,顯示中文;雖然網路上有許多方式教導如何在文字模式(終端機)上顯示中文,但是設定大多麻煩,最重要的是,我並不會真正到終端操作,99% 是透過 cpputty 去操作,所以只需要這樣設定:
vi /etc/sysconfig/i18n
我的原始內容是→
「LANG="zh_TW.UTF-8"
SUPPORTED="zh_TW.UTF-8:zh_TW: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改成這樣:
「LANG="zh_TW.Big5"
SUPPORTED="zh_TW.Big5:zh_TW.UTF-8:zh_TW: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再去工作站的 cpputty 連線看看,就可以看到中文了,這樣對我就夠了。

(10) 因為習慣用 free 和 sar 這兩個指令去看記憶體和 CPU 的使用狀況,同時也為了未來能讓 MRTG 獲得系統資訊,所以得先安裝一個套件(free 指令是預設安裝就有的,sar 則是要安裝 sysstat 才會有)
yum -y install sysstat

OK,至此,第一階段完成。

星期四, 4月 28, 2005

設定 Yum 更新機制(Centos4)

首先必須遠端安裝 KEY:

rpm --import http://ftp2.tnc.edu.tw/pub1/centos/RPM-GPG-KEY-CentOS-4
不會出現什麼訊息,就是安裝好了。

台灣 TNC 的 Mirror 當然是最快的,路徑已經修正,就是上面的這個。

之 前的方式是去修正 /etc/yum.conf,但是在 CentOS 4 裡的 yum.conf ,其實已經不含實際路徑了,而是去讀取 /etc/yum.repos.d 這個目錄下副檔名為 .repo 的檔案;進入該目錄後會發現一個名為 CentOS-Base.repo 的設定檔,裡面的內容就是傳統上的實際路徑;並不清楚這個新機制有什麼特殊之處,我先拷貝一份,更名為 tnc-mirror.repo ,將路徑修改成為 TNC 的鏡像,並將原來的預設檔改名為 CentOS-Base.default,就可以開始更新了。

如果存在多個 .repo 檔,好像也並沒有自己去選擇最近、最快速的,不了解這樣的變動是不是具有特殊意義(或許是為了 SELinux);另外,其實直接將路徑寫在 yum.conf 中也是可以的。

OK,線上使用tnc 鏡像更新完全沒有問題。

開始安裝Centos4

再一連串解決硬體(記憶體)的問題之後,終於開始要安裝新的 Centos 4 了。

首先,置入光碟→開機→進入安裝畫面,基本上都與舊版相同;依舊要嘮叨一下的還是那個多片安裝的問題,我一貫安裝的習慣在套件的部份是選擇最小安裝,也就 是後續需要的套件都採用 Yum 線上選擇安裝的方式,也就是說,其實剛安裝完的伺服器都是在最乾淨的狀況之下,以往最小安裝通常需要使用到第一、二片光碟,沒想到 Centos 4 居然需要用到第3片!而其實在讀取的過程就可以發現,第 2、3 片光碟幾乎都是放入讀兩秒就結束了,偏偏 Centos 4 還沒有單片安裝版光碟問世,所以又浪費了時間、頻寬、光碟片為了這4秒,真是不經濟!

廢話結束...

由於 RHEL 4 已經加入了 SELinux 這一個更安全嚴謹的控管機制,但是由於實在沒有研究,暫時就先略過,在安裝過程中要記得勾選 "停用" 這個選項,就是在傳統上預設防火牆的同一安裝頁中。

讀完第三片光碟後,退出→重開機,Centos 4 就安裝好了。

網路確認無誤的話(通常在安裝過程中就都輸入好了,由於我是使用固定 IP 的 ADSL,所以網路線插對網卡,線路就即時暢通了。

接下來的步驟,當然是去設定 Yum 的更新機制....

星期二, 4月 26, 2005

哈,計畫趕不上變化(Centos+MythTV)

世事多變:)

剛才好不容易規劃好了兩台雙CPU 主機改裝 Centos Server,突然因為找出一張華碩 V7100 TVCard,打算多玩兩天...

因 為一直很想來玩玩 MythTV,之前沒動手的原因是原來的舊準系統都沒有 AGP 插槽,因為用作 Linux Server 之故,也都是用板子上的顯示功能應付而已(我連 XWindows 都沒有裝,純文字介面有啥好計較的?),雖說計畫要添購具備硬體即時解壓縮的電視卡,因為挪不出機器也就暫時擱置,這張 V7100 TVCard 是之前替人修電腦換下的,一直放在抽屜裡沒想起,現在正好來試試。

話說其中一張 P3-800 Dual CPU 的主板有 AGP 4X 插槽,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加上這張 TVCard 來測試,我知道 P3-800 老實說很不夠力,在這種不具備硬壓晶片的簡易電視卡環境下,視訊解壓縮的處理都得靠 CPU 來運算,不過我的 ThinkPad X23 也是 P3-800 的規格啊,至少看 DivX 影片還 OK,所以就這麼辦吧,不試不知道。

SO, 這台主機中就加上 V7100 吧,拉條 Cable TV 同軸線進來,管它最後用不用得上。

讓 這台舊的 File Server 多一項實驗性的任務:Media Server,反正本來就是檔案伺服,最壞的狀況就是不用它實際觀看,錄下來的電視或 Rip 檔,透過網路傳輸由其他工作站來看,理論上就是讓 P3-800 專門用來編碼壓縮(不知道 Dual CPU 在 Linux+MythTV 的狀況下能否兩顆加成運算?),錄下的檔案解碼觀看時則是由工作站 PC 來運算(換句話說,並不會在這台機器上使用邊錄邊看),這樣應該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效果吧?

又多了一項研究 MythTV 的任務了,真是有趣極了...

倒是不知道網路上有沒有人曾經在 Centos 4 上用過 MythTV 呢?這種視訊影音的運用,是不是其實用非企業級伺服器來做更好呢?例如 Fedora?等我找出答案吧。

新的進展與規劃(P3-800 Dual 新主機)

使用Centos 架設自己用的 Linux 主機也一段時間了,老實說,真是滿意!穩定、效能高,各項支援都相當不錯,就連我這樣的 Linux 初心者也還算是能夠上手,雖然總覺得對於 Linux 還有太多不了解的地方,架設 Centos Server 卻總替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我目前理想中的數位資訊環境,大概是這樣組成的:

Workstation:Mac G4 or G5(Mac OSX)
Server:Linux(當然首選就是穩定、免費、好用的 Centos)
Mobile:Palm
(目前使用 Tungsten|T,可是由 PalmV→505 直升上來的,下一步該是 Tero650 吧)

老實說,這個 MLP(Mac,Linux,Palm)的組合,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好像離題了...

關於主機與網路的學習,差不多該進入較正式的實作了,所以幾天內會有些變動;

首先,因為淘汰與升級之故,新組了兩台正式的 Linux 主機,當然 OS 就是 Centos 4,兩台主機都是 P3-800 雙CPU + 1GB RAM 的基本組合(都是網拍便宜撿來的二手貨)。

(第一台)
P3-800x2 + 1GB Non-ECC PC-133 RAM,版子屬中階產品,還是舊的 ATA66 規格,所以搭配舊的 HighPoint ATA100 RAID 1 PCI 擴充卡,以前舊機器就是為了這張 RAID 1 卡的驅動程式,一直都還是安裝 Redhat 9;
<待處理事項>
1.要在 Centos 4 的環境下,自己編譯這張卡的驅動程式;這台主機的主要功能一直都是 File Server 與 2nd DNS, Mail 備援,未來也是。
2.這台主機也是房間內不斷電系統的主控台,當市電中斷時,是由它發出訊號給其他主機開始關機,自己則是等候 UPS 低電量時才關機,這個主控程式也要重新安裝在 Centos 4 上。

(第二台)
P3-800x2 + 1GB ECC,REG PC-133 RAM,高階伺服器機板,內建 Promise ATA100 RAID 1;
<待處理事項>
1.同樣要解決 Promise RAID 的驅動。
2. 過去的應用環境是傳統的LAMP(Linux+Apache+MySQL+PHP),這次則要安裝成LAMPC(Linux+Apache+ MySQL+PHP+ColdFusionMX7),這個 ColdFusion MX 7 就是這次的重點了!目前已經看到的問題有兩個:
(1) 據說成功安裝在 RHEL4 上的 ColdFusion MX 7,是取消了 SELinux 的,這必須要嘗試一下,但是如果取消 SELinux 新的安全控管,不就廢了 RHEL4 的全新安全訴求嗎?
(2)下面這兩個 RPMs 似乎必須安裝才能正常使用-

"You can easily make CFMX7 work on RHEL 4 - you just need to have those RPMs installed that I mentioned above. Do you know to check for those? Thes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xorg-x11-deprecated-libs-devel-6.8.1-23.EL
xorg-x11-libs-6.8.1-23.EL"

總之,這兩天組好機器後,就要開始我玩 Centos 的新里程碑嘍!

星期日, 4月 24, 2005

Linux Server Backup

因為終於排出時間更新主機,才發現一個老是擱下的工作:讓系統自動備份;
於事先進行第一步驟:確認需要備份的設定檔。

1. 基本設定檔
/etc/sysconfig/network
/etc/resolv.conf
/etc/host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1

2. DNS 相關設定檔
/etc/named.conf
/var/named/ 所有檔案...

3. Postfix 郵件主機設定檔
/etc/postfix/main.cf
/etc/postfix/aliases
/etc/mail/spamassassin/local.cf
/etc/procmailrc

4. 防火牆設定檔 iptables
/usr/local/virus/iptables/iptables.rule
/usr/local/virus/iptables/iptables.allow
/usr/local/virus/iptables/iptables.deny

5. ClamAV 的設定檔(有計畫改用其他的防毒程式)
/etc/freshclam.conf
/etc/clamav.conf

6. Apache Web Server 設定檔
/etc/httpd/conf/httpd.conf

7. Yum 線上更新的設定檔
/etc/yum.conf

目前印象中大概安裝就這些基本的(不含後續安裝個別的網站程式);
這台主機好像沒有使用 Samba Server,
例行備份的東西通常應該包含了 Samba 才對;

後續:
1. 上面這些設定資料,如何定時、自動備份到遠端主機上(透過網路),以及在本地硬碟中各一份。
2. 是不是還有其他需要備份的?
3. 更新(更改)的組件或程式?

星期一, 4月 04, 2005

Centos安裝Clamav經驗分享(網路上取得)

Centos安裝Clamav經驗分享,050129更新版
Centos版本2.4.21-27.0.2.EL
Clamav版本Latest release: 0.81-1

安裝步驟
1.先下載這五個套件,因為我只用到前三個套件,其他的兩個下載留著用
1-1.(clamav-db-0.81-1.1.el3.rf.i386.rpm)
1-2.(clamav-0.81-1.1.el3.rf.i386.rpm)
1-3.(clamd-0.81-1.1.el3.rf.i386.rpm)
1-4.(clamav-devel-0.81-1.1.el3.rf.i386.rpm)
1-5.(clamav-milter-0.81-1.1.el3.rf.i386.rpm)

clamav-db-0.81-1.1.el3.rf.i386.rpm
下載位置
http://dag.wieers.com/packages/clamav/clamav-db-0.81-1.1.el3.rf.i386.rpm

clamav-0.81-1.1.el3.rf.i386.rpm
下載位置
http://dag.wieers.com/packages/clamav/clamav-0.81-1.1.el3.rf.i386.rpm

clamd-0.80-2.1.el3.rf.i386.rpm
下載位置
http://dag.wieers.com/packages/clamav/clamd-0.81-1.1.el3.rf.i386.rpm

3.先安裝clamav-db-0.81-1.1.el3.rf.i386.rpm
安裝命令如下
rpm -ivh clamav-db-0.81-1.1.el3.rf.i386.rpm

4.再安裝clamav-0.81-1.1.el3.rf.i386.rpm
安裝命令如下
rpm -ivh clamav-0.81-1.1.el3.rf.i386.rpm

5.最後安裝clamd-0.81-1.1.el3.rf.i386.rpm
安裝命令如下
rpm -ivh clamd-0.81-1.1.el3.rf.i386.rpm

6.啟動clamd
啟動命令如下
/etc/rc.d/init.d/clamd start

7.更新一下病毒碼
執行命令如下
freshclam

注意一下病毒碼是否更新為最新版的
ClamAV update process started at Sat Jan 29 14:48:18 2005
main.cvd is up to date (version: 29, sigs: 29086, f-level: 3, builder: tomek)
daily.cvd is up to date (version: 690, sigs: 802, f-level: 4, builder: trog)


6.測試一下ClamAV是否能夠掃瞄病毒
#掃描一下/tmp目錄,小弟故意放一個有毒的檔案,測試後,果然有毒
執行命令如下
clamscan /tmp

參考看看囉!

單光碟伺服器的安裝版

記得一開始就分享過安裝Centos 的方法:先選擇最小安裝,再透過網路安裝套件。

從最小安裝開始

因為每次使用最小安裝方式預先安裝 Centos 時,其實都需要使用到第一和第二兩張光碟(事實上不是只有 Centos 這樣,使用過的 Linux 版本,包含 Redhat, Fedora... ,都是這樣的組成方式),當時就覺得非常不解,其實只需要安排一下套件的組成位置,讓第一張光碟都是使用純文字安裝的套件(最小安裝,或是單純不需要圖形 介面的伺服器安裝),這樣許多有這樣需求的網友就僅須要下載第一片光碟映像檔,如果須要 X-Windows 的人,則選擇下載其它後續的光碟映像檔,也不用浪費網路頻寬。

最近準備安裝 Centos 4 時,也是下載了兩張光碟(Disk1 & Disk2)。

不過很有趣的,看到了 CentOS 團隊計畫公布官方版的單光碟伺服器版( A new single CD Server version of CentOS),目前僅看到 CentOS 3.4 for i386 的版本,這真是一大福音啊!

希望很快能夠看到 CentOS 4 的單光碟伺服器官方版,屆時就要來試試用這種版本安裝,看看是否能夠僅使用一張光碟安裝完大多數的網路伺服器功能。

星期二, 3月 29, 2005

Centos 3.4 and 4.0 Release

Centos 4.0 正式版已經發表,由於核心更新為 2.6 版,所以必須重新安裝→暫緩。

Centos 3.4 也更新了,由 3.3 升級到 3.4 可以透過網路安裝。

注意:TNC 的鏡像位置似乎又變動了(為什麼老是會如此呢?)
要先修改 /etc/yum.conf 中的網址= ftp://ftp2.tnc.edu.tw/pub1/centos/centos-3/......
在 3.3 版的狀況下也才能夠連結到tnc 的鏡像主機更新。

在 3.3 版的狀況下:
(1) rpm -Fvh http://mirror.centos.org/3.4/os/i386/RedHat/RPMS/centos-release-3-4.2.i386.rpm
就會先將系統更新至 Centos 3.4 版
(2) 再執行 yum update
系統似乎會大幅度的更新元件 rpm 的檔頭資訊,接著確認要安裝(type y),就會下載一大堆新的rpm 檔案,要耗一些時間與網路頻寬,接著就會升級成為 Centos 3.4 的正式版本了。

PS.
1.Centos 這種幾乎等同於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的免費軟體,實在值得支持。
2. 手頭上已經有了 RHEL 正式版的 3 與最新的 4 版本,可以挪出一台主機來試著安裝看看。
3. 重要的是,要試試在Centos 3.4, 4 , RHEL 3, 4 上安裝 ColdFusionMX 7 Server,測試在Linux 平台上使用 ColdFusion Server 的狀況(搭配內建的 MySQL,或是連接到遠端的 SQL Server)(實際上使用 ColdFusion 的主機搭配,似乎還是以 Windows 2003 Server + M$ SQL 為多)

星期六, 2月 12, 2005

一些與網站相關的服務或機制

1. http://www.google.com/services
可以替自己的網站加入 Google 的搜尋機制。
2. 架設電子報的網站程式 X-mail
http://www.xian.idv.tw (似乎是國內人士自行撰寫的);
還需要再找找是否有更好的電子報應用程式(或是 Xoops 的模組之類)。

Apache伺服器的圖片防盜連法

在 web 資料夾中尋找 .htaccess 檔案,修改之,範例:

SetEnvIfNoCase Referer "^http://pcuser\.idv\.bz/"
local_ref=1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env=local_ref
Allow from 127.0.0.1

(以上視狀況修改之)
SetEnvIfNoCase Referer
"^http://www\.yahoo\.com\.tw/" local_ref=1
(開放某些特定網站可以連結)
ErrorDocument 403 http://pcuser.idv.bz/noin.bmp
(設定盜連的替代圖片)

星期四, 1月 13, 2005

Mac Mini Server

上一篇雖然提到 Apple New Mac mini 主機對於家庭數位音樂、相片、影像的可能性, 但是老實說,現在最想購入這台迷你主機的用途,卻是試試看能不能搞成一台迷你伺服器!

Mac mini 讓我想到 Cobalt Qube3 這個產品;雖然 Qube3 似乎已經在 Sun 的手中玩完了, 但是 Qube3 絕對是家庭迷你主機的最佳典範,寬頻擴延已經相當有成效了,許多人自己架設伺服器(相當一部分採用 Linux 的解決方案),可惜 Linux 入手與微調並不容易,Qube3 本來有意圖透過獨創的易用介面來架構一個開機就上手的迷你伺服器,昇陽沒有持續開發這條路線,未來絕對會證明是個大錯誤!錯誤的方向在於過於技術與程式設 計師思考,而不能從一般人使用的角度來推廣,或是如 Apple 一樣,因為希望它佔有大幅市場,而去思考軟體與易用性,進而從製程的角度來壓低售價。

Mac mini 因為太小了,在長期開機的狀況下,不知道會不會有散熱不良的狀況發生,其實如果這台主機是迷你伺服器的設想,讓高度多一倍換取更穩定的散熱設計,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目 前的計劃是當 Mac mini 上市後,購入一台 US$499 的版本,但是得要加購一條1GB的記憶體(從體積上猜測,應該是要購買單條的才行),還要加購 Applecare,然後換灌上 Mac OS X Server 版本,全天候24小時不關機來測試看看;雖然主機的硬碟只有40G,不過如果主機夠穩定的話,檔案伺服還是可以使用舊有的 RAID Linux 主機;未來也不排除再加購外接式的 RAID 磁碟陣列組,這樣應該就很夠了。

Mac OS X Server,這個包裝了超甜美外衣的 Unix Server,實在是讓人很想快點入手!


PS. 傷腦筋,剛去查了一下,給 Mac 使用的 PC2700 1GB 記憶體,居然要價約13500!幾乎快要與 Mac mini 主機價格差不多了,這實在很不妙...

Mac Mini Released

Apple 發表了最新的 Mac 主機: Mac Mini,兩種規格售價分別是 US$499&599,都在兩萬元以下,這真是相當誘人的產品;雖然國外媒體上好像也有負面評價(例如有人說這台主機醜畢了:),但是個人則是對這台迷你主機給予超高的評價!
首先,Apple 在 iPod 成功打入消費市場之後,更透過 iTunes 以及線上銷售音樂的方式,完全攻陷了數位音樂的市場,這也讓 Apple 精品得以進入許多根本沒用過 Mac 的族群;當掌上市場已經漸趨穩定,對於儲存音樂的主機(還是有很多人不是使用 Mac,而是在PC 上使用 iTunes 儲存音樂資料庫)終於也開始起跑了!
單就數位音樂的使用來看,如果用戶願意花不到兩萬塊購買壹台 Mac Mini ,Apple 就掌握了這個家庭數位音樂的中樞,再透過如 Airport Express 這種無線網路的產品,真的可以讓家中的數位音樂通通進入 Apple 的管理機制;更何況迷你主機附贈了 iLife '05 ,更可以讓許多人更進一步的將數位相片、DV 錄製的家庭數位影片、DVD 燒錄與管理通通移轉到Apple 的旗下,這一步,絕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