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拿到了新的主機板和記憶體,又重新安裝了一次 CentOS 4,所以重新整理一次:
《CentOS 4 基礎安裝第一步》
目標:安裝好基礎的 CentOS 4,並且能夠拔除不必要的設備(僅留下電源與網路線),讓接下來的後續程序都能夠在其他的工作站上遠端執行。
(1)已下載好 CentOS 4 的CD-ROM,只需要前三片。
(2)調整好硬體,設定為光碟開機。
(3)用第一片開機安裝,基礎的硬碟分割或是網路設定就不多說了,選擇套件時選擇最下方的"最小化安裝",安裝完後重新開機。
(4) 雖然在光碟安裝過程中,都已經設定好網路,但像我安裝的兩台主機,分別有兩張與三張網路卡,設定過程中只知道 eth0, eth1, eth2 分別設定好了,其實還是要實際插插看,並使用 ping 指令去測試,看哪一條線路是對的(使用 ifconfig 可以看到三張網路卡的設定資訊,但是並未顯示出網路卡的廠牌,只有 Mac Address,如果平時有將手邊的網路卡記錄下來,或許可以清楚分辨,否則,就像我一樣,接線測試看看);經過此一步驟,各張網卡各自網域內的連線就已 經測通完成。
(5)檢查一下網路的幾個相關設定檔:
/etc/sysconfig/network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eth1, ifcfg-eth2
/etc/resolv.conf
/etc/hosts
前三個設定其實在光碟安裝過程都已設定,除非有誤,否則不需要更改。
hosts 則將區域網路中的 IP 與主機名稱手動輸入。
(6)設定 Yum 網路更新:
‧cd /etc/yum.repos.d
‧cp CentOS-Base.repo tnc-mirror.repo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default
‧vi tnc-mirror.repo (修改成 ftp://ftp2.tnc.edu.tw/pub1/centos...)
‧rpm --import ftp://ftp2.tnc.edu.tw/pub1/centos/RPM-GPG-KEY-CentOS-4
‧yum -y update
如果線路無誤,就會開始線上更新了。
(7)
由於我的網路架構有些不同,基礎如下:
Host E:eth0=220.x.x.1, 聯外固定 IP;eth1=192.168.0.1, DMZ 主機區網。
Host B:eth2=220.x.x.2, 聯外固定 IP;eth0=192.168.0.2, DMZ 主機區網;eth1=192.168.1.2, 工作站區網。
其實就是將 Host B 作為常見的三卡主機,是連通主機群與工作站群之間的防火牆,所以要啟動 Router 的設定;而 Host E 也要做相對應的設定。
<Host E>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vi route-eth1
寫入下列三行:
「ADDRESS0=192.168.1.0
GATEWAY0=192.168.0.2
NETMASK0=255.255.255.0」
<Host B>
原則上就是要啟動兩個區網之間的溝通
echo 1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分別在兩台主機上用 route -n 看看路由對不對,同時 Ping 看看各自區網裡的電腦。
注意!此時是在測試安裝區網,所以我習慣先將防火牆關掉:
service iptables stop (分別關掉兩台電腦的防火牆)
ifdown ethx (分別關掉兩台主機上的對外連線,這樣不會有干擾,也較安全)
理論上這樣應該所有電腦、工作站之間都應該連通無誤才對。
(8) 設定防火牆
這部份就不多說了,我都是使用鳥哥所寫的那三個檔:iptables.rule, iptables.deny, iptables.allow;但是使用多時,裡面也已經改了不少,不過都是依照我的狀況而修正,這三個檔案實在好用,就是視不同狀況去註銷或加入些文字。
啟動防火牆後,再次在區網內電腦交叉測通看看。
測試沒問題後,在 /etc/rc.d/rc.local 裡加入 iptables.rule 啟動的一行文字。
(9) 設定 i18n
經過上列程序,我的第一步目標已大致完成,也就是幾乎可以拔掉所有設備連線,例如光碟機、鍵盤等,因為已經可以透過網路,在工作站上使用 cpputty 來處裡一切;
唯一的小問題是,顯示中文;雖然網路上有許多方式教導如何在文字模式(終端機)上顯示中文,但是設定大多麻煩,最重要的是,我並不會真正到終端操作,99% 是透過 cpputty 去操作,所以只需要這樣設定:
vi /etc/sysconfig/i18n
我的原始內容是→
「LANG="zh_TW.UTF-8"
SUPPORTED="zh_TW.UTF-8:zh_TW: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改成這樣:
「LANG="zh_TW.Big5"
SUPPORTED="zh_TW.Big5:zh_TW.UTF-8:zh_TW:zh:en_US.UTF-8:en_US:en"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再去工作站的 cpputty 連線看看,就可以看到中文了,這樣對我就夠了。
(10) 因為習慣用 free 和 sar 這兩個指令去看記憶體和 CPU 的使用狀況,同時也為了未來能讓 MRTG 獲得系統資訊,所以得先安裝一個套件(free 指令是預設安裝就有的,sar 則是要安裝 sysstat 才會有)
yum -y install sysstat
OK,至此,第一階段完成。